古人来蹭诗

向望獅
Join to follow...
Follow/Unfollow Writer: 向望獅
By following, you’ll receive notifications when this author publishes new articles.
Don't wait! Sign up to follow this writer.
WriterShelf is a privacy-oriented writing platform. Unleash the power of your voice. It's free!
Sign up. Join WriterShelf now! Already a member. Login to WriterShelf.
1   0  
·
2025/08/05
·
6 mins read


古人来蹭诗

菲利克斯·余

中国古代文人诗歌创作中的相互借鉴是一种普遍现象,既包括直接引用、化用前人诗句,也包括集句、隐括等高级手法。以下是历代诗歌中著名的借鉴案例,按不同类别整理。

一、继承中创新,形成独特的艺术表达。

(一)直接引用或化用

  1. 曹操《短歌行》引用《诗经》
  • 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”(《诗经·郑风·子衿》)
  • 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”(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)
    曹操将原句融入自己的诗作,表达求贤若渴之意。
  • 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化用曹植诗句
  • 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源于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的“丈夫志四海,万里犹比邻”。
  • 林逋《山园小梅》化用江为残句
  • 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改自五代江为的“竹影横斜水清浅,桂香浮动月黄昏”。
  • 秦观《满庭芳》化用隋炀帝杨广诗句
  • 斜阳外,寒鸦万点,流水绕孤村”源自杨广《野望》“寒鸦飞数点,流水绕孤村”。
  • 晏几道《临江仙》直接引用翁宏《春残》
  • 落花人独立,微雨燕双飞”原句照搬,但意境更深远。
  • 苏轼《减字木兰花》化用韩愈诗句
  • 莺初解语,最是一年春好处”和“微雨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”均来自韩愈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。
  • 李白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借鉴孟浩然《早寒江上有怀》
  • 孤帆远影碧空尽,惟见长江天际流”与孟浩然的“乡泪客中尽,孤帆天际看”有相似意境。

(二)集句整句拼接诗

读万卷书,把认为自己最好的挑选出来组合成一首诗歌,像极了初创时期的一些企业,“组装”一次自古就有……

  1. 王安石《菩萨蛮·数间茅屋闲临水》
  • 全词八句中有五句直接引用前人诗句,如“花是去年红”出自殷益《看牡丹》。
  • 苏轼《南乡子·集句》
  • 全词拼合杜甫、杜牧、李商隐、刘禹锡等人的诗句,如“一寸相思一寸灰”出自李商隐。

(三)模仿结构与风格

  1. 李白《登金陵凤凰台》模仿崔颢《黄鹤楼》,《长安三万里》电影中李白和高适在鹳雀楼看到崔颢的诗歌合理的想象,并非无中生有或胡编乱造。
  • 两诗结构相似,如“凤凰台上凤凰游”对应“昔人已乘黄鹤去”。
  • 李白《鹦鹉洲》亦模仿崔颢《黄鹤楼》
  • 前三句重复“鹦鹉”一词,与崔诗重复“黄鹤”手法一致。

(四)历代反复引用的名句

  1. 李贺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
  • 被欧阳修、贺铸、毛泽东等多人引用或化用。
  • 崔护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
  • 晏殊《清平乐》化用为“人面不知何处,绿波依旧东流”。

古今中外文学创作中,借鉴、化用甚至直接“偷取”他人诗句的现象并不罕见。在中国古代,这种现象尤为普遍,既有高明的化用,也有生硬的抄袭。

二、争议性“抄袭”案例

  1. 张怀庆“生吞活剥”王昌龄、李义府诗句

一、中国古代诗歌的“偷诗”现象

  1. 张怀庆“生吞活剥”李义府诗
  • 唐代诗人李义府作《白燕诗》:“镂月为歌扇,裁云作舞衣。自怜回雪影,好取洛川归。”
  • 张怀庆直接在其每句前加两字,改成七言诗:“生情镂月为歌扇,出性裁云作舞衣。照镜自怜回雪影,来时好取洛川归。”
  • 时人讥讽他“活剥王昌龄,生吞郭正一”,并由此衍生出成语“生吞活剥” 。
  • 宋之问为夺诗杀外甥刘希夷
  • 刘希夷作《代悲白头翁》,名句“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”被其舅宋之问看中,因索要未果,竟遣人用土囊压杀刘希夷,夺诗为己作 。
  • 惠崇偷句被师弟嘲讽
  • 宋代诗僧惠崇作“河分岗势断,春入烧痕青”,实为拼合司空曙的“河分岗势”和刘长卿的“春入烧痕”。
  • 其师弟作诗讥讽:“河分岗势司空曙,春入烧痕刘长卿。不是师偷古人句,古人诗句似师兄。”
  • 晏几道“偷”翁宏诗句
  • 晏几道《临江仙》名句“落花人独立,微雨燕双飞”实为晚唐翁宏《春残》原句,直接照搬却更广为人知 。
  • 苏轼“隐括”杜牧诗
  • 苏轼《定风波·重阳》几乎全篇化用杜牧《九日齐山登高》,如“江涵秋影雁初飞”直接引用,但因其艺术再创造,反成经典 。

三、东西方文学的“借用”传统

这种借鉴是不是中国特色,还是一种文化现象,其实在西方文学中,类似的“借用”也屡见不鲜。以下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典型案例:

1.日本汉诗的“偷句”现象

小野篁偷白居易诗

    • 日本平安时代诗人小野篁曾将白居易《长恨歌》的句子稍加改动,写入自己的汉诗中,被当时文人讥讽。

    松尾芭蕉化用中国典故

      • 俳句大师松尾芭蕉的“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”(古池蛙跃水声幽)被认为受中国禅诗影响,但因其意境升华,反成日本文学经典。

      2.莎士比亚“偷”普鲁塔克和霍林斯赫德

      o    莎士比亚的《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》《凯撒大帝》等历史剧大量借鉴普鲁塔克的《希腊罗马名人传》,甚至直接翻译部分段落。

      o    《麦克白》的剧情也取自霍林斯赫德的《英格兰、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》。

      3.弥尔顿《失乐园》借鉴《圣经》与古典史诗

      o    弥尔顿的《失乐园》虽为原创,但大量引用《圣经》故事,并模仿荷马《伊利亚特》、维吉尔《埃涅阿斯纪》的结构。

      4.T.S.艾略特《荒原》拼贴他人诗句

      o    现代派诗人艾略特的《荒原》直接引用但丁、莎士比亚、波德莱尔等数十位作家的句子,形成“拼贴诗”,但因独特的艺术表达被视为经典。

      如果从现代视角来看,这些诗歌是抄袭还是再创作?也许古代文人“偷诗”并非全为剽窃,有直接抄袭、化用创新、集句重组、致敬模仿等多种情形,古今中外其实都有这种现象,确实值得探讨,现代版权观念下,部分行为可能构成侵权,但在古代,这类“借用”常被视为文学传承的一部分。







      WriterShelf™ is a unique multiple pen name blogging and forum platform. Protect relationships and your privacy. Take your writing in new directions. ** Join WriterShelf**
      WriterShelf™ is an open writing platform. The views, information and opinions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.


      Article info

      合計:1738字


      Share this article:



      Join the discussion now!
      Don't wait! Sign up to join the discussion.
      WriterShelf is a privacy-oriented writing platform. Unleash the power of your voice. It's free!
      Sign up. Join WriterShelf now! Already a member. Login to WriterShelf.